但是,谁也不曾料到,当他们还在考场上向未来发起冲刺的时候,有人竟然亵渎了一群年轻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显示时间为2021年6月7日15时46分,此时距离数学考试结束时间还有1小时14分。
高考多得一分,可能就是一个人一生也永远超越不了的差距,更别说曝光的那道题有12分,改变的何止一个人的命运?
首先,高考作为无数年轻人实现人生跨越的最佳途径,它在源源不断地筛选人才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性。
存放高考试卷的柜子被撬开,语文卷、英语卷、文科数学卷、理科数学卷、文科综合卷、理科综合卷各遗失一份。
很快,警方便通过指纹对比,锁定了嫌疑犯,南部中学高三文科班学生杨某。
由于在全市模拟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杨某萌生了盗窃高考试卷的想法。
在此之前,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购置了钳子、铅笔刀等各种撬锁工具,还准确切断了报警装置。
不过由于盗窃事件被及时有效地发现,杨某只草草看了语文作文题和几道数学题,就在卫生间里把偷来的试卷全部烧毁冲走了。
可是,当他走进县招办的那一刻开始,等待他的就不再是锦绣前程,而是人身自由的结束。
2003年8月25日,南部县人民法院以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7年。
如果没有高考的公平和正义,有些人通过“投机取巧”成为这一个国家的建设者,那么他是否也会在某一个时刻走上另一条歪路?
2014年,央视曾做过一期《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的深入调查,揭开了高考作弊令人胆寒的幕后真相。
那年高考前的几个月,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教学楼的厕所里,有人开始偷偷贴起招募高考“枪手”的小广告。
考上二本两万,一本三万,重点一本五万,如果考上了全国名校,酬劳还可以商量。
随着记者暗访的深入,你还可以看到,他们不仅买通了监考老师,还用重金铺路层层打点。
后来视频被曝光,单是河南一省,查实违规违纪考生就多达165人,其中127人。
那么他们每多得一分,是不是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有一名在学海中苦苦泅渡的孩子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他们每收到一份高校录取通知书,是不是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有一名年轻人被金钱和权力吞噬?
“高考制度本身以公平为导向,体现的是唯才是举,是‘不看老子不看面子不看票子看卷子,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关系拼分数’。 在高考制度下,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努力、去竞争。”
如果高考这条最公平的上升路径被阻隔,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命运也许只剩下一声叹息。
家境贫困的农家女陈春秀,以546分的成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但是她却没能等来录取通知书。
整整16年,她当过电子厂的工人,做过餐厅的服务员……从事着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工作。
在16年前,偷偷“买走”她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山东理工大学报到,冒名顶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她的努力也看在父亲的眼中,多年以后得知女儿高考成绩被他人窃取,老人也是老泪纵横:
“就打听我是个农民,怂人,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要是有能力,他们也不敢。”
更加令人后背发凉的是另外一组数据,陈春秀事件后,山东两年查出242人涉高考冒名顶替。
可是,如果连高考的公正都得不到保障的话,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年轻人去努力奋斗?
1977年,全国高考在寒冷的冬天终于恢复了。 考试之日,有人答题中途出场喂奶,有人写了一半上山割草,有人在考卷上恳求: 敬爱的老师,我是江家桥学校的,我们那从来没见过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数学(指sin、cos),请原谅好吗? 阅卷老师无奈感慨:错过的太多了,阿波罗飞船登月都快十年了。
也记得《历史转折》中的邓公和一群老科学家们,为了恢复高考殚精竭虑,对我们的年轻一代忧心忡忡:
早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37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因此,对待高考舞弊零容忍,守护的不仅是年轻一代的理想,更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小时候,家庭背景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读书时,学习成绩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长大后,经济条件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现在,我依然相信。
因为只要给中国青年一个公平的起点,他们就会让世界看见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
中国教育报:《40年来,亿万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新高考改革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